一、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hina Undergraduate Physics Tournament,简称CUPT)是中国借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International YoungPhysicists' Tournament,简称IYPT)的模式创办的国内全国性赛事。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题目参考同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题目,在力、热、光、电等物理分支下共设17个题目。
CUPT以汉语为工作语言,由CUPT组委会组织,国内高校承办,本科学生参与,是一项以团队辩论和对抗为形式的物理竞赛。它以培养参赛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理念。参赛者根据给定的开放性物理问题进行研究,查找和设计与问题相关的基本知识、实验方案,并就解决问题的基本知识、理论分析、实验方案、结果讨论等进行辩论。竞赛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体现知识学习与探索实践相结合,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学术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相结合,个人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理念,给国内本科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气息和活力。CUPT以其独特的竞赛模式和理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知名高校和物理精英参与,并已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学生物理竞技赛事之一。
本项竞赛以抽签分组、团队辩论的方式进行。赛前通过抽签分组,每支队伍参加五轮预选对抗赛,每轮对抗赛由三支或四支队伍参加。抽签过程中要避免两队重复相遇。五轮预选对抗赛优胜者进入决赛。每一轮对抗赛分为三个或四个阶段,若有三支队伍参加,这三支参赛队在不同的阶段扮演三种不同角色,即:正方、反方和评论方,进行三个阶段的比赛。若有四支队伍参加,则这四支参赛队扮演四种不同角色,即:正方、反方、评论方和观摩方,进行四个阶段的比赛。

附表3044永利官网vip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获奖情况
序号 |
竞赛 级别 |
获奖 项目名称 |
团队赛/个人赛 |
获奖 等级 |
获奖者 姓名 |
指导 教师 |
1 |
省级A类 |
2016年陕西省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
团体赛 |
二 等 奖 |
谢良 |
郝大鹏 |
郑国胜 |
冯冉燃 |
刘倩 |
张宴鑫 |
2 |
省级A类 |
2016年陕西省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
团体赛 |
二 等 奖 |
董学嵩 |
丁琦 |
刘江超 |
刘王浩 |
张念威 |
白孟也 |
3 |
国家级B类 |
2017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
团体赛 |
三 等 奖 |
张恒 |
丁琦 王小梅 王妙 |
鲍教修 |
魏一帆 |
赵军峰 |
刘丽 |
4 |
省级A类 |
2017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陕西省竞赛 |
团体赛 |
二 等 奖 |
任路泽 |
丁琦 郝大鹏 |
孟林 |
王思成 |
李行 |
魏萌萌 |
5 |
省级A类 |
2017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陕西省竞赛 |
团体赛 |
二 等 奖 |
吴艳娇 |
韩鹏斌 王玉明 |
李帅帅 |
杨阳 |
张师魁 |
麻彤 |
6 |
省级A类 |
2017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陕西省竞赛 |
团体赛 |
二 等 奖 |
陈盼 |
王小梅 王妙 |
张恒 |
魏一帆 |
刘丽 |
满振峰 |
7 |
省级A类 |
2017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陕西省竞赛 |
团体赛 |
二 等 奖 |
魏凯 |
张明 薛红杰 |
鲍教修 |
赵军峰 |
马珺婷 |
王鑫涛 |
8 |
国家级B类 |
2018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西北赛区 |
团体赛 |
二 等 奖 |
何涛 |
王小 薛红杰 |
陶跃清 |
樊超 |
穆伟 |
陈升强 |
9 |
国家级B类 |
2018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西北赛区) |
团体赛 |
二 等 奖 |
吕晓光 |
王妙 韩鹏斌 |
向茁 |
宋康 |
常柯 |
陈佳兴 |
10 |
国家级B类 |
2019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西北赛区) |
团体赛 |
二 等 奖 |
宋康 |
王武军 金发成 |
陈凯明 |
张天助 |
党轲轲 |
屈澳国 |
11 |
国家级B类 |
2020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西北赛区) |
团体赛 |
二 等 奖 |
张桐 |
王玉明 魏丽敏 |
刘奥迪 |
陈延峰 |
唐英翔 |
蔡江宇 |
12 |
省级A类 |
2021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陕西省竞赛 |
团体赛 |
二 等 奖 |
张衡 |
王玉明 王文成 |
李定国 |
米兆航 |
孙侨兵 |
吴佳超 |
张思言 |
13 |
省级A类 |
2021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陕西省竞赛 |
团体赛 |
二 等 奖 |
张瑛嫺 |
任俊鹏 邬华春 |
姜鹏飞 |
张哲 |
张可桢 |
丁洋 |
刘嘉明 |
14 |
国家级B类 |
2021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西北赛区) |
团体赛 |
二 等 奖 |
李定国 |
王玉明 姚志 |
孙侨兵 |
丁洋 |
米兆航 |
张思言 |
二、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National University Students’ Opt-Sci-TechCompetition)是中国光学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一项全国性重要赛事,是高校光电类专业的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顶级赛事。竞赛旨在激发大学生创造力,鼓励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光电专业,热爱光电事业,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参赛项目需将光电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竞赛分为创意组和初创组两个组别。创意组要求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参赛申报人须为在校的全日制本科生、留学生及研究生。初创组要求参赛项目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在校的全日制本科生、留学生及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
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分为线上评审初赛、现场路演决赛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参赛队网上提交《竞赛计划书》、参赛作品视频资料,竞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参赛项目进行网络评审,选出决赛团队,第二阶段为现场路演决赛。
附表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获奖情况
序 号 |
竞赛 级别 |
获奖 项目名称 |
团体赛/ 个人赛 |
获奖 等级 |
获奖者 姓名 |
指导 教师 |
1 |
国家级 B类 |
2020年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西北赛区) |
团体赛 |
三 等 奖 |
王杨杰 |
王文成 任俊鹏 |
孙博 |
郑俊喆 |
王士豪 |
范曾 |
徐晨博 |
2 |
国家级 B类 |
2021年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西北赛区) |
团体赛 |
三 等 奖 |
张桐 |
王文成 杨慧慧 |
赵嘉伟 |
白悦 |
(以上数据截至时间为2021年9月1日)